常大主页|ENGLISH|院长信箱

刘国钧专题

您的位置: 首页  刘国钧专题  刘国钧精神

刘国钧精神

摘要:企业家刘国钧日记记录了其创新创业思想与实践历程,体现了刘国钧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等精神特质。刘国钧不仅是公司最大的股东,而且长期担任企业的总经理,其创新创业历程更能体现企业家精神,是苏商精神的典型代表,传承和弘扬刘国钧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刘国钧;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家国情怀

    

历史学家认为,国史有日历,私家有日记。事实上,日记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个人编年体史书,由此,日记亦被誉为我之历史因应于日记的内容的保密性、形式的灵活性、选材的广泛性、情感的自由性特点,日记文献在历史研究的史料利用上有着其他文献所无法替代的价值。

刘国钧日记为人们打开了认识企业家精神的另一个窗口。课题组已初步整理了六本日记,千头万绪,不揣浅陋,现谨初步的解读六本日记大致是刘国钧日记194521947-1949年刘国钧日记、2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刘国钧书画收藏日记文革时期的刘国钧读报笔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进行解读:一方面是从企业家精神,第二个方面是从国老书画收藏进行介绍

有学者将中国近代企业家划分为五种类型,即绅商型、商人型、买办型、侨商型和知识型,那么刘国钧属于什么类型的企业家呢?从其日记所记载的内容和其创业经历看,刘国钧当属知识型的企业家代表。刘国钧不仅是大成公司最大的股东,而且长期担任大成公司的总经理,其企业管理活动更能体现企业家精神。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国钧创办或改组或收购的企业,在近代中国时局变幻多端的情况下,所经营的企业除了经受日本的轰炸而出现一年的亏损外,基本年年都盈利,这一点可谓是近代中国企业经营一大传奇。从1918年刘国钧独资创办广益染织厂始、1922年创办广益二厂、1930年接盘大纶久记纱厂,改组为大成纱厂、1932年创办善余染织厂、1932年将广益染织厂改名为大成二厂、1935年筹建大成三厂、1936年改组武汉震寰纱厂、1938年和刘靖基创办安达纺织公司、大明染织厂、1947年收购通成棉毛纺织厂、至1949年收购意诚布厂,在三十余年的创业历程中,刘国钧先后或创办或改组或收购达十余家企业,据企业报表统计,仅1938年亏损一万多元外,特别是改组或收购的企业,均实现了扭亏为盈,被其时经济学界叹为奇迹。蝶球牌细布、福鼎漂布、斜纹等产品甚至远销南洋。毛泽东曾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谈话》中盛赞大成企业对技术的创新。其时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博士吴景超通过对全国民族企业的实地考察,在《中国工业化问题的检讨》一文中,曾力证在洋货激烈的竞争下,民族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得法仍大有可为。所举的例证便是刘国钧创办的常州大成企业,而其成功关键在于国钧先生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和国际视野。

就企业家精神而言,日记首先体现了刘国钧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开阔的国际视野。1945年刘国钧日记是其访美、加的日记。1944从重庆赴海防、缅甸等处考察,至印度,去美国、加拿大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考察订购纺织毛纺设备。在美国参观50余厂,还探访加拿大纺织。早年,刘国钧向在华英商、日商等企业寻求企业管理和先进技术,并积极进行创新。刘国钧把探求技术和管理之道的艰辛,喻作真像唐僧取经一样的艰巨远涉重洋,去访求制造、产销、技能等情况,体现了其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19241935年刘国钧先后四次东渡日本,每次都携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出访,探求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119241935年间刘国钧出访日本后进行的管理创新

时间

企业发展阶段

刘国钧结合日本经验对企业进行的改革

1924

独资经营广益布厂和广益二厂

看到日本精于管理,生产成本较低,首创筒子纱、盘头纱,并改以生产色布为主

1931

1930年接手大成纺织染有限公司

考察日本纱厂的管理经验,制定管理的五化思想, 具体为工管工自治化、工教工互助化、工资等级化、华厂日厂化、出品日货化”把自己经营的广益印染厂改为大成二厂,使得大成成为纺织染联营企业

1934

大成一厂、大成二厂

参观平绒、灯心绒生产过程,并购回机械设备,进行试制;另购回八色印花机,专攻印染技术,首创常州机器印花技术

如此频繁的出国考察的经历,在近代中国实业家中是不多见的。刘国钧四次赴日本,长达一年多时间先后出访海防、缅甸、印度、美国和加拿大,同时还组织企业技术和管理高级职员出国考察。赴日先后同行者有刘汉堃、陆绍云、华笃安、查济民、谢钟豪等人,赴美同行者有缪甲三、赴英学习和考察有陈钧,考察东南亚有朱希武、刘汉堃、刘汉栋、吴达机等人。通过考察,刘国钧结合我国传统儒家之道和西方科学管理方法,创新民族企业管理之道;还推出筒子纱、盘头纱、大成蓝产品、所办企业最早研发出丝绒、灯芯绒等新产品

其次,刘国钧熟晓儒家经典和传统文化,以传统中国文化精髓指导着企业管理。粗略统计,《刘国钧日记1945》有30多处有相关儒家经典和历史经典故事的引用和分析。

对于义利之辨,刘国钧在《刘国钧日记1945》中,他认为相对于个人的“利”,国家工业化的“义”更为重要,人人都应为早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国家的强大而努力。这一点就不难理解其后刘国钧为了国家工业化所表现出的“舍利取义”的家国情怀。

义也者,天下之公也。利也者,个人之私也。以义为利,以私为耻,何事不可让人?孔子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如国不治工业,农业都不能机械化。而个人权位能保几何时?恐人不我待也即能保持,但这种贫病交加的权位有何取?既不安乐,即如受死矣。

其三,刘国钧善于在实践中学习,积极探求技术和管理创新。发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科学管理思想开始深深影响着民族企业的改革和创新。在日记中,刘国钧多次记载技术改良和科学管理的要点,不求一知半解,从细微处着手,务实求真,计算成本、原料、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精细化管理。刘国钧在自述中曾言, “日本商人在中国开办纺织工厂,千方百计地压制、阻挠、破坏中国纱厂的发展。他们操纵上海纱布交易所,有一个时期故意压低纱价,抬高布价。刘国钧认为这完全是利用中国实业家办纱厂、少办布厂,办纺织厂,不办印染厂的弱点,日商从中渔利,企业挤垮中国纺织业,达到垄断的目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刘国钧决定让广益染织厂改为大成二厂,实现了纺织染印一体化经营模式,推动大成企业的产业发展。

在日记中,刘国钧注重创新,多次提到计划、研究、组织、技术、信用、道德、时机等;在谈到工业要点时,特别强调需要训练各种人才,如工人训练、试验室、补习学校

 (一)凡办一种工业成功与否,要有步筹、有计划、有研究、有组织、有合理的技术、有商工的经验、有诚心、有信用、有用人的才能,有使人佩的道德,近能感动,远有帮助,身体好,能把得住时机,能勿错过机会。全部能做到,必能大发。(二)要加意在事前设计考虑,而后动,既做要设研究所、试验室、训练各种人才,且须继续不断,切勿以为人才已敷应用,而疏忽。试验、研究、收集于我有关的标本书籍,及同业今古之物品陈列,备考。

,刘国钧重视企业的社会服务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刘国钧不仅是一位企业家,也是一位教育家、慈善家。在日记中,刘国钧特别强调办实业视为社会事业,如“创办工业是人生天职,且应作社会事业”,“我办工厂视为社会事业,向重工人福利”,“为我做事的人福利优待,及其家属亲友都须留意顾到,尽力照拂”,“彼本人待工人亦好,福利事办得也好,有大礼堂如戏院,有研究社为人设计机器,棉纺织业试验”等。

其五,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家国情怀。在日记中,国老忆及1941年香港遭遇,感叹唯有国家强大,个人方可过上幸福生活。“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寄人篱下,受人摆布,任人宰割,哪怕他是百万富翁,心情也是很苦闷的”。正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刘国钧创办的企业和事业才能走得更远更高。

让中国成为“世界棉王国”,实现工业化是刘国钧一生追求的目标,而他的立足点则在大成企业的根基上,通过大成公司的发展,使得刘国钧坚信中国可以实现“世界棉王国”的宏图。黄炎培曾言,“刘国钧倡纺织最早,人呼为甘地。”刘国钧在自述中曾言,“纺织工业投资小,周转快,收益大,是积累资金,发展工业的重要途径”。刘国钧坚信,政治上轨道,依托廉价而勤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精研技术,科学管理,加强交流和学习,以纺织业为桥梁,为重工业建设提供亟需的资金支持和发挥纺织产业的联动作用,可以更好实现我国工业化。

 



1  刘国钧关于工业发展道路的设想

资料来源:刘国钧:《扩充纱锭计划刍议》、《重视棉纺织工业,来配合重工业建设的建议》、《国外纺织业概况》、《建设纺织公司计划书》、《我国纺织工业的回顾与展望》等资料绘制。

在抗战胜利前的几年内,盘旋于刘国钧脑海里的是一幅振兴中国棉纺织工业的蓝图,经过数年的调查研究和工业实践的基础上深思熟虑而制定的蓝图,于1944年完成一篇战后振兴中国棉纺织业的万言书——《扩充纱锭计划纲要》,发表《中国纺织学会会刊》、《西南实业月刊》等刊物。其后还编印成小册子,定名为《扩充纱锭计划刍议》,向多方建言献策。

据《中国纺织通史》记载,改革开放初期,为满足百姓衣着类消费需求,国家大力推动纺织业作为先导产业的发展。在内销方面,1983年12月取消布票,国内市场消费增加,纺织类零售额从1983年的491.5亿元,上升到1985年的717.4亿元,增长近50%。在出口方面,纺织品出口年年大幅增加,到1994年中国纺织品出口额达到355.5亿美元,占全球纺织品服装比重的13.2%,成为世界纺织品服装第一大出口国,成为真正的“棉王国”。纺织品出口是改革开放初期是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到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更是一度高达出口总比重的30%左右,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产业。由此可见,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道路正是与刘国钧《扩充纱锭计划刍议》所探究的工业道路相一致,以棉纺织业为先导产业,不但满足人民的衣被内需和出口创汇,以解决工业化所急需的资金问题,而且以纺织业为驱动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开辟广阔的前景。

另一方面,在大成公司还有个神奇现象,总经理刘国钧收藏一千件左右的书画作品,后向南京、常州、扬州、苏州、无锡、广州、靖江、常熟等地八大博物馆捐赠书画,副经理刘靖基收藏一千幅左右的珍贵书画作品,曾任大成一厂厂长的华笃安是金石收藏专家,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了上千枚金石印章。

谈及书画收藏,刘国钧曾言,“1941年开始在沪买书画,跑展览会,认识钱镜塘, 1944年至重庆买画,1948年在香港再买画,1950年由港回沪大买,到后来要购古画,明清不多买了”。

刘国钧将其书房名为读画轩,书画收藏的掌眼人主要有钱境塘、吴湖帆、陈万里,交流和欣赏书画好友,或是收藏家、或是画家、或是文人,他们有谢稚柳、王南屏、朱光、张炯伯、黄炎培、刘靖基、许厚钰等等。而刘国钧自己也形成了独特的鉴赏能力。他欣赏书画多从设色、构图、人物布景、题跋、款识等角度,对书画技艺如没骨细笔、工笔、一笔画、墨笔画、白描、缂丝、矾头皴、泼墨画飞白书等都有研究国老还非常重视作者的生平,欣赏左光斗的书法作品时,特别标注了忠臣遗迹,永为枕宝”。

国老从对书画知之甚少,到有所欣赏,再到鉴赏,并形成了一定的书画鉴赏水平,这也体现了国老工匠精神。书画收藏来自上海、南京、北京、重庆、香港、常州等地愚斋藏品、庄氏藏品、端方藏品、李鸿章藏物刘蓉峰藏物、庞莱臣藏品、徐渭仁藏、梁章巨藏品等。收藏作品从魏晋南北朝始,至当代名人书画,喜欢黄公望的画作还收藏有苏东坡、范仲淹等名人的珍贵手札

像张謇、荣氏一样,刘国钧是苏商精神的典型代表,其创新创业的历程都具有典型特点,特别是他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对当代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值得大力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李玉.北洋政府时期企业制度结构史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李文瑞.刘国钧文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王亮伟.国钧纪行[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6.

[4]《刘国钧日记手稿》.

[5]周启澄、赵丰、包铭新.中国纺织通史[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8.

[6]赵伟.往返延伸与单向推进:拓展纵向链条的两种战略路径——近代常州大成厂和无锡庆丰厂纺织染联营的比较[J].上海经济研究,201310.

[7]钟树杰.刘国钧与常州现代化[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7.

[8]秦军.合作还是合并——大成与安达的纠纷[J]刘国钧研究,20182.

[9]高进勇.刘国钧研究资料丛书[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