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大主页|ENGLISH|院长信箱

季小立

   发布时间: 2013-10-14    已浏览: 1537


姓名

季小立

性别

 

出生年月

1972年1月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职称

副教授

学位

博士

职务

教师

E-mail

xl.ji@163.com

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与金融、产业经济、创新管理

  一、教育与工作经历 

  1.1991-1995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

  2.2001-2005江苏大学管理学硕士

  3.2007-2011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

  4.2011-任教于常州大学经管学院

 (2013-2014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学者)

  二、承担的主要研究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市群演化视角的长三角制造业企业功能升级与空间互适研究”,主持,课题编号: 18BJL080,在研

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常态下长三角都市圈制造业服务化演进机制研究”,主持,课题编号:15BJL043,已结题

3.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基于流-谱分析的苏南资源配置与空间转型研究”,主要参与,课题编号:41201110,已结题

4. 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苏南自创区制造业服务化创新一体化政策与空间布局研究”,主持,课题编号:BR2015004,已结题,

5.江苏省社科基金课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内生驱动模式研究” ,主持,课题编号:14EYB004

6.江苏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区域创新平台人才集聚的机制与对策研究”,主持,课题编号:BR2012011,已结题,

7.常州市经开区委托课题“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背景下常州经开区发展策略研究”主持,2018-2019,已结题

8.常州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前期思路课题“十四五”时期常州城市定位初步研究”,主持,2019-2020,已结题

  三、代表性论文与专著 

1. 新常态下长三角制造业金融化风险管控:基于期货波动率的探索性研究. 现代经济探讨,CSSCI,20202

2.物流成本管理创新与长三角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基于中、美制造业物流效率的比较.现代经济探讨,CSSCI,20188:91-98

3. 城市群制造业服务化的空间演化与均衡路径:来自苏南的例证. 江海学刊,  CSSCI20173):66-72

4. 第四方物流与“全球城市”建设:以上海为例.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20154):15-20

5. 城市物流成本控制与经济结构优化.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20147):90-96

6. 产业创新背景下区域人才集聚效应及管理跟进.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20174):40-44

7. 后金融危机阶段人才集聚启动创新型经济的机理.学术界,CSSCI201210):36-45

8. 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中人才集聚的机制.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20104):72-77

9. 美国次贷危机的虚拟经济理论解读. 经济纵横,CSSCI20104):35-38

10. 金融自由化视角的金融危机的生成、传导及其防范. 经济体制改革,CSSCI20094):11-16

11. “苏南模式”的城市化及其演进.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20056):10-16

12. 体制转轨、发展战略转型与中国城市化路径替代. 天津社会科学,CSSCI20077):82-86

   13. 中国城市化:路径依赖与对策. 经济纵横,  CSSCI20017):42-47

  四、获奖、荣誉、社会兼职 

1.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17

2. 论文《第四方物流与“全球城市”建设:以上海为例》获得第14届(2016)江苏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3. 论文《城市群制造业服务化的空间演化与均衡路径:来自苏南的例证》获得常州市第十五届(2018)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4. 论文《后金融危机阶段人才集聚启动创新型经济的机理》获得常州市第十三届(2014)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5. 论文《转型国家经济发展绩效比较及转型路向》获得常州市第十四届(2016)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6. 论文《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人才集聚机制研究》获得常州市第十二届(2013)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7. 论文《中国城市化:路径依赖与对策》获得常州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8.论文《苏南模式的城市化及其演进》获得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优秀论文奖和江苏高校第5届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9. 研究报告《区域创新平台人才集聚的机制与对策研究》获得常州市2012年度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

  10. 研究报告《关于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制造业服务化创新发展的几点建议》得到常州市领导批示表扬,获得常州市2018年度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